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
  • 7328阅读
  • 213回复

論語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45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0
《论语》"学而第一" 注译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,不是很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、恼怒,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?”
  【原文】
  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
  【译文】
  有子说“孝顺父母,顺从长兄,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,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。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,而喜欢造反的人,是没有的。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,根本建立了,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。孝顺父母,顺从长兄,这就是仁的根本。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人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,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  【译文】
  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,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?同朋友们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呢?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?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,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,诚实无欺,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,使役百姓要不误农时。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弟子们在父母跟前,就孝顺父母;出门在外,要顺从师长,言行要谨慎,要诚实可信,寡言少语,要广泛地去爱众人,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。这样躬行实践之后,还有余力的话,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子能竭其身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子夏说:“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;侍奉父母,能够竭尽全力;服侍君主,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;同朋友交往,能够做到说话诚实恪守信用。这样的人,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,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。”
  【原文】子曰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主中信。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君子,不庄重就没有威严;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;要以中信为主,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;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改正。”
  【原文】
  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  【译文】
  曾子说:“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,追念久远的祖先,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  【译文】
  子禽问子贡说:“老师到了一个国家,总是先听一听这个国家的正事。这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让给他的呢?”子贡说:?“老师温良恭俭让,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,但他求得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人求得的呢!”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,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,要观察他的志向;在他父亲死后,要观察他的行为;若是他对他父亲在世时所奉行的准则道德规范长期行使而不加改变,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心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,大小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  【译文】
  有子说:“礼的应用,以和谐为贵。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,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。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,有的视乎就行不通。若只为和谐而和谐,而不以礼来节制和谐,也是不可行的。”
  【原文】
  有子曰: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。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”
  【译文】
  有子说:“讲信用要符合于义,这样的话才能实行;恭敬要符合于礼,这样才能远离耻辱;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,也就是值得尊敬的人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君子,饮食不求饱足,居住不求舒适,对工作勤劳敏捷,说话时要小心谨慎,到有道理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,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子贡曰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’其斯之谓与?”子曰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告诸往而知来也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子贡说:“贫穷而能不谄媚,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,怎么样呢?”孔子说:“这也算可以了。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,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。”子贡说:“《诗》上说,‘要像对待骨、角、象牙、玉石一样,切磋它,琢磨它’,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?”孔子说:“赐呀,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,举一反三,我可以同你谈论《诗》了。”
  【原文】
 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几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  【译文】
  孔子说:“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46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0
《论语》“为政第二”注译
【原文】
子曰: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诗经三百首,可以用其中的一句诗来概括;即是:心里没有邪念。”
※ 心为根本,心无邪念即心正,心正则身正,言语行为皆正矣。
【原文】
子曰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用政治来教化人民,用刑罚来管理人民,这样子做,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,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。用德行来教化人民,用礼来管理人民,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。”
※ 孔子以为礼治优于法治,然礼治、法治不可偏废。
【原文】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;四十而不惑;五十而知天命;六十而耳顺;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,三十岁时能运用所学的道理,以立身行事;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事理,没有疑惑,不为邪说所动摇;五十岁时能知道什么是天命;六十岁时凡所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,心里不再有起伏不平;七十岁时能随顺心里所想的去做,一切自然,随缘自在,却不会逾越规矩法度。”
【原文】
孟懿子问孝。子曰:“无违”。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:『无违』。”樊迟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。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
【译文】
孟懿子向老师请教孝道,孔子说:“不要违逆。”一日樊迟为老师驾车,孔子告诉他说:“孟孙问我孝道,我回答:『不要违逆。』”樊迟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呢?”孔子说:“父母在世时,作儿女的应当依礼来奉侍,父母过世了,要依照礼节来埋葬,依礼来祭祀。”
※(礼,贵在心诚,不在形式。)
【原文】
孟武伯问孝。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
【译文】
孟武伯问孝道。孔子说:“让父母亲只担心你的疾病。”
※(孝子谨慎以持身,不妄为,唯疾病不能自主使必无。)
【原文】
子游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
【译文】
子游问孝道。孔子说:“现在人讲的孝顺,只是能养父母就算尽孝道了。但是狗和马,一样有人养,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心,养父母跟养狗、养马又有什么分别?”
【原文】
子夏问孝。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【译文】
子夏问孝道。孔子说:“侍奉父母,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。有事时,由年轻的负责服务操劳,有了酒食,先为长者陈设,请长者先吃,这样就算是孝了吗?”
【原文】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能从温习旧知当中,领悟出新的道理来,就可以为人师表了。”
(按钱穆先生注:教学合一,温故必求知新,能学然后能教。)
【原文】
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君子不应该像一件器具,只限于一种用途。”
【原文】
.子贡问君子。子曰:“先行其言,而后从之。”
【译文】
子贡问老师:如何才算是君子。孔子说:“先把事情做好,然后照他所做的来说。”
    【待续】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47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  续《论语》“为政第二”注译
    【原文】
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君子待人忠信,但不徇私,小人徇私相结合,但不讲忠信。”
    【原文】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,还是不能明白究竟,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,变成疑不能解,危不能安,是靠不住的。”
    ※(按钱穆先生注:学而不思,不深辨其真意所在,必致迷惘无所得。思而不学,则事无验证,疑不能解,将危殆不安。故『学与思』当齐修并进,不可偏废,仅学不思,容易迷失自己。仅思不学,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。)
    【原文】
子曰: 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仲由啊!我教你『知』的道理吧!你知道的就说知道,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,
这才是真正的知道。“
    ※ 诲女知之乎!女,汝也。
    【原文】
子曰:“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多听别人说,把你觉得有疑问的搁置在一旁,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,这样过错自然就减少了;多看别人做,把你认为有疑问、不安的地方,搁置在一旁,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去实行,能这样做,就少有后悔的事情了。”
    【原文】
子曰:“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。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不是他的祖先却去祭拜,这是谄媚。遇见道义上应当做的事,却不肯做,是懦弱没有勇气。”
    【《论语》“政第二”注译完】

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48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  《论语》"八佾第三"注译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子曰: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孔子说:“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,礼有什么意义?有何用处?人如果没有仁心,制作音乐有什么意义?要怎么运用?”
    ※        礼、乐不分家。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林放问礼之本。子曰:大哉问!礼,与其奢也,宁俭。丧与其易也,宁戚。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林放问礼的本意。孔子说:“你所问的意义十分重大,依礼而言,与其过于奢侈浪费,宁可节俭朴素。办理丧葬大事,与其过于注重形式与外表的繁文缛节,宁可内心哀戚些好。”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孔子说:“君子不与人争,如果一定要说有,除非是在举行射箭比赛(古有射礼),比赛前,双方互相作揖敬礼,才升堂开始比赛,比赛完之后,又互相作揖才退下,胜负已定,胜者又向败者作揖敬礼,请他上堂饮酒受罚,像这样有风度的竞争,才可以称得上:君子之争。”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子曰:“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孔子说:“官雎那一章诗,有欢乐但不放荡,有悲哀但不过份伤痛。”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子谓韶: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武: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 孔子说舜那个时候的韶乐:“十分的美,又十分的善。讲到周武王那个时代的音乐说:十分的美,但是没有达到十分的善。”
    ※(舜王以大孝受尧帝之禅让,武王以兵力革命,故非尽善。)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子曰: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,临丧不哀,吾何以观之哉?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孔子说:“在上位不能宽以待下。行礼时没有敬意,遭遇丧事时毫无哀戚的表情,这种人还有什么可看的?”
离线四叔

发帖
6278
金钱
302127
经验值
2354
只看该作者 49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


谢谢贤仁兄百忙中帮小弟找到译文!再谢!
离线四叔

发帖
6278
金钱
302127
经验值
2354
只看该作者 50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子罕第九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子罕言利與命與仁。
達巷黨人曰:「大哉孔子!博學而無所成名。」子聞之,謂門弟子曰:「吾何執?執御乎?執射乎?吾執御矣。」
子曰:「麻冕,禮也;今也純,儉。吾從衆。拜下,禮也;今拜乎上,泰也。雖違衆,吾從下。」
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子畏於匡,曰:「文王旣沒,文不在茲乎?天之將喪斯文也,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;天之未喪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」
大宰問於子貢曰:「夫子聖者與?何其多能也?」子貢曰:「固天縱之將聖,又多能也。」子聞之,曰:「大宰知我乎?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。君子多乎哉?不多也。」牢曰:「子云:『吾不試,故藝。』」
子曰:「吾有知乎哉?無知也。有鄙夫問於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」
子曰:「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!」
子見齊衰者、冕衣裳者與瞽者,見之,雖少必作;過之,必趨。
顏淵喟然歎曰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,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!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欲罷不能,旣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爾。雖欲從之,末由也已。」
子疾病,子路使門人為臣。病間,曰:「久矣哉!由之行詐也,無臣而為有臣。吾誰欺?欺天乎?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,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!且予縱不得大葬,予死於道路乎?」
子貢曰:「有美玉於斯,韞匱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」子曰:「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賈者也。」
子欲居九夷。或曰:「陋,如之何?」子曰:「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!」
子曰:「吾自衞反魯,然後樂正,雅頌各得其所。」
子曰:「出則事公卿,入則事父兄,喪事不敢不勉,不為酒困,何有於我哉!」
子在川上,曰:「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」
子曰: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。」
子曰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,吾止也。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」
子曰:「語之而不惰者,其回也與!」
子謂顏淵曰:「惜乎!吾見其進也,未見其止也。」
子曰:「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實者有矣夫!」
子曰:「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無聞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」
子曰:「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巽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」
子曰:「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過則勿憚改。」
子曰:「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」
子曰:「衣敝縕袍,與衣狐貉者立,而不恥者,其由也與?『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』」子路終身誦之。子曰:「是道也,何足以臧?」
子曰:「歲寒,然後知松栢之後彫也。」
子曰:「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」
子曰:「可與共學,未可與適道;可與適道,未可與立;可與立,未可與權。」「唐棣之華,偏其反而。豈不爾思?室是逺而。」子曰:「未之思也,夫何逺之有?」


离线四叔

发帖
6278
金钱
302127
经验值
2354
只看该作者 51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鄉黨第十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孔子於鄉黨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其在宗廟朝廷,便便言,唯謹爾。朝,與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與上大夫言,誾誾如也。君在,踧踖如也,與與如也。
君召使擯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揖所與立,左右手。衣前後,襜如也。趨進,翼如也。賓退,必復命曰:「賓不顧矣。」
入公門,鞠躬如也,如不容。立不中門,行不履閾。過位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,其言似不足者。攝齊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氣似不息者。出,降一等,逞顏色,怡怡如也。沒階趨,進翼如也。復其位,踧踖如也。
執圭,鞠躬如也,如不勝。上如揖,下如授。勃如戰色,足蹜蹜,如有循。享禮,有容色。私覿,愉愉如也。
君子不以紺緅飾,紅紫不以為褻服。當暑,袗絺綌,必表而出之。緇衣羔裘,素衣麑裘,黃衣狐裘。褻裘長,短右袂。必有寢衣,長一身有半。狐貉之厚以居。去喪,無所不佩。非帷裳,必殺之。羔裘玄冠不以弔。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齊,必有明衣布。
齊必變食,居必遷坐。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。食饐而餲,魚餒而肉敗,不食。色惡不食,臭惡不食。失飪不食,不時不食。割不正不食,不得其醬不食。 肉雖多,不使勝食氣。唯酒無量,不及亂。沽酒市脯不食。不撤薑食,不多食。祭於公,不宿肉。祭肉不出三日;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食不語,寢不言。雖疏食菜羹 瓜祭,必齊如也。
席不正,不坐。鄉人飲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
鄉人儺,朝服而立於阼階。
問人於他邦,再拜而送之。
康子饋藥,拜而受之,曰:「丘未達,不敢嘗。」
廄焚。子退朝,曰:「傷人乎?」不問馬。
君賜食,必正席先嘗之。君賜腥,必熟而薦之;君賜生,必畜之。侍食於君,君祭,先飯。
疾,君視之,東首,加朝服,拖紳。君命召,不俟駕行矣。
入太廟,每事問。
朋友死,無所歸。曰:「於我殯。」
朋友之饋,雖車馬,非祭肉,不拜。
寢不尸,居不容。
見齊衰者,雖狎,必變。見冕者與瞽者,雖褻,必以貌。凶服者式之。式負版者。有盛饌,必變色而作。迅雷風烈,必變。
升車,必正立執綏。車中不內顧,不疾言,不親指。
色斯舉矣,翔而後集。
曰:「山梁雌雉,時哉時哉!」子路共之,三嗅而作。


离线聊天

发帖
3218
金钱
248404
经验值
429
只看该作者 52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       聊天我最喜欢文学,遗憾的是在1中初3毕业后考高中升学试时因到广州领取护照而缺席,令我失去------,所以现在在努力向4叔学习,希望补回那段历史。放个书脊在这里啦!
记录自己作过的蠢事,提出自我批评,既然我们均非完美,何不欢迎建设性的批评?没有人能侮辱和困扰我,除非自己允许,棍杖石头能打断我的骨头,但语言休想动我分毫.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.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3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回 四叔 的帖子
四叔:

谢谢贤仁兄百忙中帮小弟找到译文!再谢!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4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

    《论语》“里仁第四”,鲁非兄于38楼已经译解,余不再重复。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5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  “公冶长”典故一
    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。一日,有鸱②来报,曰:“公冶长!公冶长!南山有死獐,子食其肉,我食其肠!”公冶长应而往,果得獐,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。鸱是以怨之。居无何,鸱又来报如前。长复往,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。长以为死獐,恐人夺之,遥呼曰:“我击死也!我击死也!”至,乃一死人。众遂逮长见邑宰③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长无以对。
    【注释】
    ①公冶长:孔子的学生,复姓公冶,名长。传说他能听懂各种鸟的语言。②鸱(chī):老鹰。③邑宰:县官。
    【翻译】
    世上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的语言。一天,有一只老鹰来告诉说:“公冶长!公冶长!南山有死獐,你吃它的肉,我吃它的肠!”公冶长应声而往,果然找到一头死獐,然而公冶长此时已没有让老鹰吃死獐的肠子的意思。老鹰因此很怨恨他。不久,老鹰又飞过来告诉公冶长同样的话。公冶长再次前往,望见数人围着一件物体而议论纷纷。公冶长以为是死獐,担心别人夺去,老远就喊道:“是我打死的!是我打死的!”到跟前,原来是一死人。众人于是扭着公冶长见县官。县官审问,公冶长再三为自己辩解,县官说:“你自己说‘是我打死的’,为什么还在欺瞒不承认?”公冶长无言以对。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6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 “公冶长”典故二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云。盖当日有一鸱来报长曰:“冶长、冶长,南有死獐,子食其

肉,我食其肠。”长往,果得獐,乃无意饲鸱肠也。鸱怨之。居无何,鸱又来报如前,长复往望,见数人围一物而哗。长以为死獐,恐人夺之也。遥呼曰:“我击死者。”至,乃一死人,非獐也。众遂逮长见邑,宰讯之,长告其故,宰不信。适檐前雀噪甚急,宰因问长曰:“汝如解禽言,能解此雀来噪者,为何事耶?”长倾听良久曰:“雀云,东乡有车粟覆地,来呼众雀往啄之耳。”宰使人廉之,果尔,遂释长系。--明.青州府志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世俗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语。有一次公冶长听到老鹰嘎嘎地叫:“公冶长,公冶长,南山有只死獐,你来吃肉,我吃肠。”公冶长跑到南山,果然找到一只獐,可是他并不想把肠子拿给老鹰吃。老鹰因此怀恨在心。过了不久,那只老鹰又像上次一样来通报,公冶长又像上次那样跑往南山去。他远远见到几个人围着一个东西,在那里议论纷纷。公冶长以为是死獐,怕被别人抢走,就老远喊着:“那是我打死的。”等他跑过来一看,竟然是一具尸体,不是獐。这些人就逮捕公冶长,扭送到官府去。县令问案情,公冶长说明来龙去脉,但县令不相信他懂鸟语。刚好这时候屋檐下的鸟雀叫声很急,县令就问公冶长:“你如果懂得鸟语,那么,你听懂这只刚飞来的鸟吱吱喳喳的,为了什么事呢?”公冶长仔细听了好一会儿之后说:“那只鸟说,东乡有一车粟米翻车,粟米撒了一地,来叫大伙儿去吃啊。”县令派人到东乡去考察,果真如此,就释放了公冶长,不监禁他了。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7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  “公冶长”典故三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济阴之贾人,渡河而亡其舟,栖于浮苴之上,号焉。有渔者以舟往救之,未至,贾人急号曰:"我济阴之巨室也,能救我,予尔百金!"渔者载而升诸陆, 则予十金。渔者曰:"向许百金,而今予十金,无乃不可乎!"贾人勃然作色曰:"若,渔者也,一日能获几何?而骤得十金,犹为不足乎?"渔者黯然而退。他 日,贾人浮吕梁而下,舟薄于石又覆,而渔者在焉。人曰:"盍救诸?"渔者曰:"是许金不酬也。"立而观之,遂没。
    【译文】
    济阴有位商人,渡河的时候沉了船,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。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,不等船划到跟前,商人就急忙大喊:“我是济上的 大户,你能救了我,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。”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,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。渔夫问他:“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,可是现在只给十两,这恐怕不合理吧?”商人马上 变了脸说:“你是个打渔的,一天能有多少收入?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,还不满足吗?”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。过了些日子,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, 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,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。有人见渔夫没动,便问他:“你怎麼不去救救他?”渔夫轻蔑地回答说:“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 说不算的人。”於是,渔夫把船停在岸边,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。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8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《论语》“公冶长篇第五” 注释
     【本篇引语】
     本篇共计28章,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。在本篇里,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。此外,本篇著名的句子有“朽木不可雕也。粪土之墙不可杇也”;“听其言而观其行”;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;“三思而后行”等。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。
     【原文】
    子谓公冶长(1),“可妻也。虽在缧绁(2)之中,非其罪也。”以其子(3)妻之。”
     【注释】
     (1)公冶长:姓公冶名长,齐国人,孔子的弟子。
     (2)缧绁:捆绑犯人用的绳索,这里借指牢狱。
     (3)子:古时无论儿、女均称子。
     【译文】
    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:“可以把女儿嫁给他,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,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。”于是,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
     【评析】
     在这一章里,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,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,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,作为公冶长的老师,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。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,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。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。
     【原文】
子谓南容(1),“邦有道(2),不废(3);邦无道,免于刑戮(4)。”以其兄之子妻之。
     【注释】
     (1)南容:姓南宫名适(音kuò),字子容。孔子的学生,通称他为南容。
     (2)道:孔子这里所讲的道,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。
     (3)废:废置,不任用。
     (4)刑戮:刑罚。
     【译文】
     孔子评论南容说:“国家有道时,他有官做;国家无道时,他也可以免去刑戮。”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。
     【评析】
     本章里,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,同样也没有讲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。当然,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,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。
     【原文】
    子谓子贱(1),君子哉若人(2),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(3)。”
     【注释】
     (1)子贱:姓宓,名不齐,字子贱。生于公元前521年,比孔子小49岁。
     (2)若人:这个,此人。
     (3)斯焉取斯:斯,此。第一个“斯”指子贱,第二个“斯”字指子贱的品德。
     【译文】
     孔子评论子贱说:“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。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,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?”
     【评析】
    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。这是第一个层次,但接下来说,鲁国如无君子,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。言下之意,是说他自己就是君子,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。
    【待续】
离线仁兄.

发帖
11145
金钱
19372
经验值
11030
只看该作者 59楼 发表于: 2013-05-21
    续《论语》“公冶长篇第五” 注释
     【原文】
    子贡问曰:“赐也何如?”子曰:“女,器也。”曰:“何器也?”曰:“瑚琏(1)也。”
     【注释】
     (1)瑚琏: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。
     【译文】
     子贡问孔子:“我这个人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你呀,好比一个器具。”子贡又问:“是什么器具呢?”孔子说:“是瑚琏。”
     【评析】
    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,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,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。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,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,认为他还没有达到“君子之器”那样的程度,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。
    【原文】
    或曰:“雍(1)也仁而不佞(2)。”子曰:“焉用佞?御人以口给(3),屡憎于人,不知其仁(4)。焉用佞?”
    【注释】
    (1)雍:姓冉名雍,字仲弓,生于公元前522年,孔子的学生。
    (2)佞:能言善辩,有口才。
    (3)口给:言语便捷、嘴快话多。
    (4)不知其仁: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。
     【译文】
     有人说:“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。”孔子说:“何必要能言善辩呢?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,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,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,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?”
     【评析】
    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,提出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,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,伶牙利齿,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。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,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。要以德服人,不以嘴服人。
    【待续】


快速回复
限100 字节
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,可以用”恢复数据”来恢复帖子内容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