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晨临王铎行书数行,结果我临成行草了。
很多时候,临帖时原帖与自己的情绪产生矛盾,在这种情况下,有时会偏向于原帖,有时偏向于自己的痛快。偏向于原帖,是对自我的否定,偏向于自己的痛快,属于即兴演奏。尽管两者的方向不一,但最终服膺于个人情绪,偏向于原帖时,是发现其中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,需细心去寻找;偏向于自己的痛快,是借助对原帖形相的体会抒发自己的情绪。
这两种选择都具有随机性,因为人对于当下的选择,有许多是出于无奈,只是不得不进行选择,至于结果如何,自己说不准,高明的算命先生或许能说出过大概,具体情形惟有依据天命。孔子云: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。所指的大概就是成败得失,皆与冥冥中的命运有关联,这样在情绪上就不会出现过激的现象。
关于命运,离不开因果,其中当下的结果的起因,有人从报应的角度去理解,这易陷于公式化之中,这个公式化取决于个人对于善恶的判断,个人修养越深,对善恶判断的依据越深广,越不容易被他人所理解,故人们常说,“大善大恶在于一念之间”或“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”。故从公式化的因果论来理解命运,终属混乱,若执于此,亦无法进入信仰之门。只有将一切痛苦快乐归诸于至高无上的存在的安排,才体验到信仰的辉光,坚信自己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皆属上天安排的历练,才能接受一切,于逆境中才能不怨天尤人,这是进入信仰之门的唯一道路。故舍斯托夫称:“假如您有了哪怕是芥粒大小的信仰,那么您将无所不能。”实际上,信仰就是信仰,芥粒大小跟无穷大小是同一个意思。
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”——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真高!
2019.1.3